时事

时事资讯,99.9%是垃圾,一起减删,留取正道!

当前位置:首页>时事

《花光积蓄给孩子上辅导班,然而........》

发布时间:2022-07-26
浏览次数:255
文章内容

孩子一点也不感恩,已花光积蓄给孩子上辅导班



    从小到大,一直花掉绝大部分收入和积蓄,给孩子上兴趣班,辅导班,培训班,如今个头都成大人了,可却成了是非不分的人,也不体谅父母辛苦,常常出言伤人心; 情愿打游戏,也不愿帮妈妈做一下家务;说出的话来,总是奇奇怪怪,唯钱论唯权力,名星网红一说一堆,现实中衣服被子都不愿意伸手叠;父母的辛苦,孩子视而不见;二十元,三十元一杯的饮料,随便就买了,自己的父母四五十岁了,也没曾如此奢侈过;..........




本文的大前提:


    如果一个做父亲的,沉溺于赌博酗酒,不但不挣钱养家,还得回家拿钱,拿不到还打老婆揍孩子,那么他就自动丧失了父亲的资格与身份,需要退回到未成年人那种需要被监护起来的状态,让可以承担家庭责任的成员看管他。不然整个家庭就要垮台。面对这种失格父亲,你不可能要儿女听他的话,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正是在“惹儿女的气”,给儿女一个恶劣榜样。 

    当然,这绝不是说负责任就仅仅意味着“挣钱养家”。这正是那些把自己家当快捷酒店的甩手大爷们最常用的借口。因为养家是本分,不值得夸耀。本分的意思就是,你挣钱养家了,应该的。你不挣钱养家,反倒回家霍霍,那就成了畜类。

检验责任感,可以有很多角度。比如,你看他在妻子怀孕之后的反应。

     当然,如果这俩人是自由网恋苟合在一起的,就是那种不顾所有人反对,在没有父母同意和祝福的情况下,“为了爱情”,私相授受婚前同居的,他们的反应肯定大不一样。意外怀孕了?你可以想象那个惨白的少年看到那两道杠后会是个什么德性。冷静下来之后,他会一边若无其事地打着游戏,一边丢给女人一张阳光女子医院的小广告。

     那么,这个孩子倒真不如不生在世上倒好(当然这绝对不是说他应该被堕掉)。因为这个孩子即将面对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父亲和一个没有羞耻感的母亲,还未得到,就已经预先同时失去了父爱和母爱。然后他大概率会被送回不得不背锅的老人那里抚养——如果不是被扔在孤儿院或者马路边的话。于是他从小没有安全感,在惶恐不安中长大,后来就习惯了担惊受怕,习惯了之后反倒对平安与温暖不能适应,谁越亲近他他越怀疑谁,谁越对他好他越会害谁。这样的人若有一些禀赋,长大就会祸国殃民。若有幸是个普通人,就会像他父母一样。若因为无能而人畜无害,就会成为三和大神。

 

      这样屡见不鲜的悲惨故事提醒我们,反堕胎运动只是事情的一方面,比这更艰难的,是教导青年正确的婚姻观、父母观。




女性困境:

马云说:“要赚女人的钱,淘宝成功了。”

黄某说:“关键是女性消费者,多多成功了。”

疫情了,女人逛街少了,全国店铺也大部分关门了。

中国的腾飞,最主要的功劳是女人。 女人即支持了国家,又要管家,真心是劳苦又功高。

 

连每年的春晚都是宣扬:怕老婆,才是真正的男子汉。这种观念,也都被我们接受了。

所有的媒体也都是女性至上的主题,高举女性永远正确的,都成了大V。 女权运动,已很成功。

 

如今的每一个东方家庭,境况都基本一样:孩子的爸爸,在家中,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了。 每个家庭基本都是妈妈,在让孩子该怎么做,让孩子的爸爸该如何做。

 

如今的每一个东方家庭,境况都基本一样:孩子的爸爸偶尔尝试教训孩子时,孩子的妈妈,总是第一个跳出来。

爸爸灰溜溜的场次多了,自然也就少说为妙了,越来越沉默了。

 

如今的每一个东方家庭,境况都基本一样:孩子大些后,越来越叛逆;快成年时,肯本就不听管教了。这让妈妈们越来越头痛,或痛心疾首。每当这个时侯,妈妈们不得不报怨:孩子的爸在哪呢?怎么也不管管?


    从小到大,一直花掉绝大部分收入和积蓄,给孩子上兴趣班,辅导班,培训班,如今个头都成大人了,可却成了是非不分的人,也不体谅父母辛苦,常常出言伤人心; 情愿打游戏,也不愿帮妈妈做一下家务;说出的话来,总是奇奇怪怪,唯钱论唯权力,名星网红一说一堆,现实中衣服被子都不愿意伸手叠;父母的辛苦,孩子视而不见;二十元,三十元一杯的饮料,随便就买了,自己的父母四五十岁了,也没曾如此奢侈过;..........

      到了此时,妈妈们该怎么做? 爸爸们又该怎么做?



从头说起:

只要你认真观看世界,你很快就会发现,哪里有积极而坚强的父亲,哪里就有昂扬而温暖的文明。哪里的父亲形象脆弱甚至缺失,哪里的文化就萎靡并且败坏。

当一种文化中缺乏男性精神和父亲形象,这种文化就会充满放肆和混乱,就会缺乏教养,缺乏勇气,缺乏安全感,缺乏荣誉感,熊孩子遍地,犯罪率飙升。

这就是秩序的匮乏。当人类有意无意弱化上帝的“父”的形象,弱化人间的“父”的形象,文明就会溃坝,腐坏就会泛滥。

 

东西对比:

甚至你从电影里也能看出这一点。

传统、老派的欧美电影里,主人公多是正直、勇敢、强壮的男人。

而亚洲电影,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亚洲电影,就似乎是在故意树立软弱白皙的娘炮小鲜肉。

西方武士生来以保护女性为荣,从圣骑士到天行者都是如此。

东方书生却从不以被侠女保护为耻,柳梦梅和宁采臣,莫不如是。


 

现状分析:

如今的家庭现状,我们该如何做父亲呢?  大多数的选择是:即使在孩子教育上,没有话语权,就别管了,专心努力去工作和挣钱吧。 这是一种逃避和极不负责任的。

“子不教,父之过!”

 

加尔文说: 毫无疑问的,养育是表达温柔和亲切之意。另一方面,恐防有些父母过分溺爱他们的儿女,所以保罗接着说:要照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因为神不欲父母过度爱护他们的儿女,由于缺少管教而使他们堕落。所以温和必须调和主的教训;儿女若有错失,应当受管教。未成年的儿女,需要常常受警戒和约束,免得放纵不羁。

 

本质而言,上帝当然没有人类意义的性别。但圣经却一贯以“父”来指代上帝,这一启示方式本身就意义重大。我们做父亲必须遵行“主的教训和警戒”,做父亲的必须清楚,这是自己的责任。



为父的意义

上帝以“父”的名字与形象启示自己,“家庭”这个概念对上帝而言一定十分重要。示玛篇等章节已经显明,上帝的“教训与警戒”都是要以家庭为单位代代往下传的。

并且在这个传递的过程中,父亲一定要扮演首要责任。这个要求,新旧约一以贯之。神命不可违。

 

 男性形象

在文明、文化中重建男性形象,重建父亲精神,若非要认为是“与福音无关的文化使命”,那恐怕是故意忘了,“效法基督、效法天父”这福音的核心本身就蕴含着这种要求。强行将福音使命与文化使命分割,无非是当代张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经书。惧怕神“你要刚强壮胆”的神圣命令,自恋他不冷不热的微软呼召。假装不知道黑暗世界的残酷真相,却真实地攻击着他岁月静好的沉默守护人。

失落了“父”的形象,结局就是这样。



 

如何为父

一:虔诚

虔诚本性+圣洁。虔诚不足,不足为父。

只有真正重生得救的信徒才会是真的虔诚人,而不是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假冒为善会摧毁孩子的心。

 

200多年前,有一个年轻的犹太男孩,从小非常敬仰他那虔诚的父亲。他父亲对崇拜很热心,也教导儿女如此行,因此全家都十分敬虔,凡事按着律法行事。男孩十多岁时,父亲带着家人被迫迁到了德国另一个城市。突然有一天,父亲宣布,为了工作和事业发展,他决定脱离犹太教,加入路德会。这个男孩极度震惊,从此不仅对父亲,更是对一切权威,以及一切权威的权威,上帝,都产生了深深的失望、怨恨和苦毒。

这个少年就是马克思。

这个故事当然不是要告诉你改宗新教不对。故事的重点是:他父亲改宗的理由只是出于经济原因。这说明他之前一切的虔诚表现,应该都是在拜玛门而已。

这种伪善最终毁了他的孩子。这孩子长大后虽然怨恨他的父亲,但却毫不令人意外地继承了父亲的思维模式,就是同样把经济问题视为一切问题的核心。这足以显明咒诅是如何代代延续,以及假冒为善为何是耶稣最痛恨的罪。

父亲在家里家外不能表里如一,是摧毁孩子最有效的武器。


 

二:勇敢

勇敢≈公义+诚实+权能。勇敢不足,不足为父。

以前我曾提过,某些文化之所以腐坏,就在于在这种文化中,很多词语本身都已经被歪曲和败坏。比如“勇敢”,在东北话里,如今可能已经近乎于“虎”和“二”的纠结组合,而并非公义、诚实、权能的应有联合。

所谓勇敢,无非是因为有信仰,有原则,并且因着要诚实面对信仰与原则,心里所信的就说出来,说出来的就行出来。即便这种持守与行动会被邪恶报复,却仍“虽千万人吾往矣”。在此意义上,“直面千军”本身,就已经显明了“权能”所在,因此是否能“横扫千军”,相对而言反倒不是关键问题。

之所以说这里的文化败坏了,就在于,今时今日,诚实持守公义的勇敢者,反倒会被扣上“行侠仗义”、“自以为义”的黑高帽。应该指出,能有这样逆向歧视式的表达,正是浸淫于这种文化的结果,而非如此表达的原因。这种加害者,首先也是受害人。

勇敢,是守护那些当守护之事的必要条件,是一个父亲必须具备的品质。

 


郭牧中学最好的朋友曾给他讲过一个他的小故事。就是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被承包自行车棚的流氓(当然公开身份是管理员或者保安之类)无理打了一耳光,然后就哭着回家了。他父亲向来沉默寡言,平常忙于生意,父子之间也很少沟通。但那天中午正好在家。听了事情原委,父亲也没说什么,只是拉起他的手,和他一起去学校。进校门之后,一米九几的父亲忽然把他举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的肩膀上,就以这个醒目的姿势向自行车棚走去。那个管理员慌不迭地出来想要解释一下,但父亲就问了他一句:“是你刚才打我儿子的吗?”得到肯定答复后,不等那人多言就一记重拳将其K.O。然后扛着我同学原路回家。

我同学说,虽然之后父亲还是很少说话,但从那一刻开始,他和父亲的关系就亲近了许多。

所以,对一个普通父亲而言,勇敢或许就简单地意味着:保护家人,不怕流氓。当然他并不信主,他实际的做法也很可以再商榷,但他基本上可以说尽到了父亲“保护孩子”这方面的责任。



相反,如果另一种父亲(也就是更常见的中式父亲)面对流氓,不敢出头,只会跟孩子磨磨叽叽地说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啊”、“不要跟他一般见识啊”、“他肯定有背景所以惹不起啊”之类废话,那就当然不但会“惹儿女的气”,而且一定会丧了儿子的志,让他在沮丧与迷惑中被动进入不可捉摸的青春期,并且提前面对一个他无法接受的,缺乏公正的世界。


 

三:德性

德性≈恩慈+智慧。德性不足,不足为父。

所谓德性,就是你在人群中所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单独一个人没有德性可言。父亲的位置和角色——就是父亲的德性——主要应该体现为对家庭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家庭基本法中父亲需要遵守的主要条款之一。身为家庭这一最紧密共同体的成员,每个人都有不能跌破的底线。 

而一个真有责任感的丈夫,因为他的婚姻是上帝包办的,他的妻子是上帝配合的,他的婚姻圣约是被父母祝福、被教会见证的,所以他若听到妻子怀孕,一定会激动得泪流满面,手舞足蹈。就是说这孩子还未出生就已经活在盼望与祝福中,出生后即便会缺乏食物也绝对不会缺乏爱与保护。因此他一定会健康成长为昂扬刚健的上帝的儿女与使者,成为天父世界理所应当的继承人。



 

 从神显明的:可效法的身份

说完属性,再说身份。

我们知道,耶稣基督同时具有先知、祭司、君王的三重职分。先知,意味着要学习、教导。祭司,意味着要带领、传承。君王,意味着要治理、守护。

而这三重身份与职责,也是每一位基督徒父亲所应具备的。

我们学校的推荐阅读书目里,有一套《草原小木屋》系列,讲的是清教徒家庭的故事。可以说,上边的三重身份,你基本都可以从这套书里直观地看到。下面的文字是引自网友“小岛阅读”的评论:



《小木屋》系列里体现出的清教徒父亲榜样

1)秩序良好的家庭

在清教徒家庭中各成员是有着良好的秩序的。基本可归纳为“父权制家庭”。良好次序是指,首先,丈夫/父亲为首,负责家里发生的事。在清教徒思想中,与“丈夫为首”相对应的是“妻子顺服”。威廉埃姆斯写道:婚姻犹如一个“互相帮助的团体”,“夫妻之间这种相互帮助在所有基本原则事务上都应该如此,即丈夫应该治家,妻子应该服从。”

在《小木屋》系列中,体现很明显,爸爸勇敢而有智慧,担起了打猎、盖房子、开疆扩土,而妈妈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准备食物,把马车上的家打理得干净而富有家庭气息。


7da85e11086e0ba61de6b90dfd565592.jpeg


2)圣经的重要性

清教徒兴办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阅读《圣经》和按圣经的话生活。清教徒相信“神圣的圣经包含了一切必要的救赎”。清教徒强调让孩子们从小读圣经,让他们不是为了赚钱和有用而学习,而是为了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学习。清教徒有着这种宗教信仰的家庭教育观念,自然会把圣经研读、讨论和基督教教义作为家庭教育的课程中心。

3)教养的重要性

清教徒将父母的责任分为三类:哺养、教养和教导。其中教养是指教给子女良好的行为举止。清教徒把教养看得比哺养更为重要。清教徒首先关心的是教给孩子良好的行为举止,因为清教徒将规范个人行为作为重建社会秩序的起点。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核心是讲礼貌,守秩序。良好的行为举止覆盖日常生活的广阔领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谦卑;二是为人端正;三是养成勤劳、节俭的生活习惯。

为了达到教养教育的目的,父母首先要其学会忍耐和服从,对于子女犯的错误要给予惩罚,最后父母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4)榜样的重要性

清教徒利沙·马瑟(Eleazar Mather)说,“如果父母不做出榜样,那么你们下的命令是没什么用的。如果你们一定要给孩子教育,那么你们先做出榜样来。你们一定要自己先行,既用言语,也用行动说话。”

确保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榜样是清教徒家庭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清教徒认为如果不用榜样的力量教导他们,其他的教导方法也不会有什么作用。如果自己行事和给孩子的准则相反,他们是不会按照这些准则做事的。如果你的语言是好的,但你的行动是邪恶的,那么,更有可能的是后者带来的伤害比前者带来的益处大的多。 

这就是父亲应该具有的身份与职责。



父亲的儿子 与儿子的父亲

以前我曾分享过一本小说,叫《大盗巴拉巴》,是瑞典作家拉格奎斯特根据圣经里那个巴拉巴所写,并因此获得195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其实,“巴拉巴”这个名字,直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父亲的儿子。

不过,哪个儿子不是“父亲的儿子”?所以,“巴拉巴”这个名字其实是在指代所有的儿子。

照着书里的设定(这种设定应该是很符合历史事实的),他父亲是盗贼,母亲是妓女。所以他成为大盗其实毫不奇怪。显然,有这种父亲,其实比没有父亲更糟。

所以本书的一条关键线索,或许正是:巴拉巴的寻找父亲之旅。

被耶稣替死之后,一开始巴拉巴根本不相信福音。但他对福音开始有所认识,是从一个基督徒奴隶身上开始的,就是他在矿坑中遇到的囚犯沙哈。他与沙哈同戴一副镣铐,被迫形影不离。沙哈虽然在暗无天日如同地狱的矿坑深处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但因为心中有主,总是宁静安详,他还将主的名字刻在自己胸前的号牌上,表明自己是主的奴仆,而不是罗马的奴仆。巴拉巴深感震惊,他也想拥有这种信仰的力量,于是也在自己的号牌上刻下耶稣的名字。可是当两人被捕面临生死抉择时,沙哈从容选择了死,巴拉巴却背弃信仰,像一条狗一样活了下来,这是他第二次从十字架下死里逃生。沙哈临死前为巴拉巴祈祷,再次向他表明了福音的真义。这时巴拉巴才开始明白耶稣之死的意义。



所以,这位沙哈对他而言,就犹如父亲。因为沙哈照着主的教导和警戒,教育了巴拉巴。

后来在罗马城中,保守信仰煎熬的巴拉巴看到满城大火,焚城的暴君尼禄指示罗马人造谣说是基督徒放的火,但巴拉巴却误以为这就是基督复临的方式,以为基督要用大火烧掉这个罪恶的世界,于是狂热之下也开始纵火焚烧房屋,并因此和并未纵火的其他基督徒一同被捕入狱。

在狱中他遇到了彼得。彼得认出他就是巴拉巴,并在了解了他后来的遭遇后,阻挡住愤怒的其他基督徒,叹息着说:

“这是一个不幸的人,我们没有权利责怪他。我们自己也有许多的软弱和过犯。主之所以怜悯我们,也不是因为我们是好人。我们不能因为他还没有信神就责怪他。”

可以说,彼得就好像他的第二个父亲。因为彼得没有惹他的气,而是以温柔的爱接纳和饶恕了他。

于是巴拉巴的心被彼得的话和福音之爱彻底破碎。作为唯一的“非基督徒”,巴拉巴和众多基督徒一同被尼禄钉死在罗马城外的十字架上。在咽气之前,他终于仰天呼求:我把灵魂交给你了!完成了他通往十字架和天国的旅程,回到了真正的父亲,上帝的身边。
 


教育就是拼爹


但你肉身的爹是固定的啊。所以,教育就是寻找另一位父亲。换句话说,只有两种教育,一种是认贼作父的教育,一种是认识上帝的教育。教育改革的意思,就是重新寻找父亲。然而《圣经》说,没有子的就没有父,有子的连父也有了。

小说里的巴拉巴,被沙哈和彼得这样人间的父教育,从而借着子,认识了父。即便他不死,靠着神的恩典,咒诅也应该会在他这一代断绝,他有很大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

但若没有被福音重生,巴拉巴,以及这世上所有的巴拉巴,就是所有“父亲的儿子”,自己没有被教过怎么做父亲,就悍然做了父亲,那么他们所教出来的“父亲的儿子”,只会不断复制上一代的错误,黑暗基因代代传。因为当巴拉巴们要儿女效法他时,正是字面意义上不折不扣的“认贼作父”。


image.png


所以,父亲们,成为真正的父亲的最基本前提,就是我们要认神为父,而不是认贼作父。我们要带领家人,带领儿女,一起敬拜我们的父,共同效法我们的父。

惟其如此,才会有真正的虔诚、勇敢、德性。惟其如此,才能是真正的先知、祭司、君王。

愿神怜悯这黑暗腐坏的国度与弯曲悖谬的世代。愿神怜悯我们,塑造我们这些不配做父亲的,开始有男人和父亲的样子。愿我主耶稣基督能为我们代求,使我们可以谦卑在神的面前,甘心领受主的一切教训和警戒,并将这领受传递给儿女。愿我们不再放纵自己的经验与情欲,惹儿女的气,丧儿女的志。

愿神的灵充满我们,帮助我们,归正我们,使我们都能渴慕圣经,效法基督。持守信仰,不惜受难。待人有恩,不畏强暴。表里如一,认真负责。照顾家人,支持社区。带领敬拜,建立秩序。

愿我们这些父亲的儿子,在恩典中都能成为合乎主用的,儿女的父亲。


 


申明:本文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于郭牧师的讲道文章,我之所以加了内容,和改了顺序,是为了主外的朋友更容易阅读。

原文链接  https://muyunradio.com/archives/3447   敦牧师的讲道非常精彩,本人基本全听,非常推荐各位也可以前往,在线听。 


不要惹儿女的气

加尔文解释说,是指不要过分严待儿女,烦扰他们,因为这样会惹起他们的反感,使他们设法解脱一切的管教。所以在歌罗西书3:21的类似经文中

保罗还加了一句:恐怕他们失了志气

加尔文说:温和的态度会使儿女尊敬他们的父母,并使他们乐意顺从;而苛刻和严厉的态度,则反会使他们顽梗刚硬,损毁他们的孝心 


 

按道理说,母亲的管教大多都比父亲温和,到底哪出了问题呢?

我们看原文: 6:4  你们作父亲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

 

问题找到了,主语是: 你们作父亲的。 教训,警戒,养育孩子,是要责任在父亲。


          各位妈妈们,这文章虽然你看着很难受,但别等别等孩子十七、八岁了,出结果了,很多方面早已来不及了,结果真的要自负了。到时你就是再怎么骂孩子爸,也改变不了什么了。


还没完:今天我写了好几篇都是妈妈们不爱看,却有益的,点这里可以继续看一篇: http://www.17-3.com/?product/204.html



           还有关键一点,社会的武德,也需要阳刚的爸爸们!http://www.17-3.com/?product/232.html





上一篇:《美女也怕对比:有对比就会有伤害!》

下一篇:《耶稣为何不愿他们明白并得拯救?》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游客 2022-08-22 22:27:11

20多天,家庭的改变很大,孩子们终于重新开始守有点规矩了。维护孩子的爸爸尊严,原来是这么的重要。 感谢感谢。 回复

游客 2022-07-27 11:21:20

失去了信仰,大人孩子都一样 回复

游客 2022-07-27 09:45:14

如今的孩子,早已不分是非了。 回复

游客 2022-07-27 09:02:33

从小到大,一直花掉绝大部分收入和积蓄,给孩子上兴趣班,辅导班,培训班,如今个头都成大人了,可却成了是非不分的人,也不体谅父母辛苦,常常出言伤人心; 情愿打游戏,也不愿帮妈妈做一下家务;说出的话来,总是奇奇怪怪,唯钱论唯权力,名星网红一说一堆,现实中衣服被子都不愿意伸手叠;父母的辛苦,孩子视而不见;二十元,三十元一杯的饮料,随便就买了,自己的父母四五十岁了,也没曾如此奢侈过;..........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