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网络文章,仅供参考,来自网络,不作开放!

当前位置:首页>转载

心中盼望的缘由:一个论证

时间:2022-09-07   访问量:15

柏斯丁 太阳底下的旅程

 

理智的孤独之旅----作者案

 

这篇论文所论证的是,就价值比较而言,有神信念比无神的世界观要更可取。换成日常的表达,相信上帝能够带来更多好处。《追随论证》一书,已经论证了就信念辩护而言,有神信念比无神的世界观要有优势。换为日常语言的表达,相信上帝比不相信上帝,道理上更讲得通。因此,两个论证结合起来,知识辩护和价值比较而言,有神信念都有优势。这构成一个对有神信念的有力支持。

 

心智哲学的大人物David Chalmers写过一个论证,结论是心智的物理主义是站不住脚的。也即,心智现象不能还原为原子粒子。这个论证引起了很大反响。Chalmers很满意这个论证。他半开玩笑说,这是个master argument。有人翻译为“万能论证”。我不敢说这篇论文是有神信念的万能论证,但也对这个论证很满意。

 

也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版本的帕斯卡赌局。用大白话来说,相信上帝比不相信上帝,道理更好,好处更多。不过,对精明的国人,恐怕道理不是要关心的事情。至于这是不是他们所需的好处,他们自有高明的分辨了。

 

此论文的思路,和一些朋友学生反复讨论过。这篇论文是一些朋友让我写的,可说是命题作文。不过,这些朋友到现在还不知道如何让此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对我而言,这不重要。只要朋友们愿意读,我就愿意写。

 

对认真的读书人来说,知道自己所信的是对的,是很开心的。按照自己所信的去行,就更开心。不开心的是,自己所信的,自己不知道是否是对的。更不开心的是,自己所行的不是自己所信的。这就是近年知识论领域备受关注的主题:理智的美德(intellectual virtues),或美德知识论(virtue epistemology)。在这个分析框架下,一个人信自己没有证据的信念,甚至,按自己不相信的信念去行,就不仅是知识的错误,更是美德的缺失。我很开心,我知道我所信的上帝是道理讲得通的,更是给我永生的盼望。永生的盼望,还有什么好处比这更大?

 

如我在《追随论证》台湾版的后记所言,大陆的神学境况,和教会的发展是不成比例的。最遗憾的是,鲜有严肃的intellectual engagement,可译为理智的近身肉搏。每当看到英语世界学者们认真投入的理智搏斗,都很羡慕。在Calvin College访问的时候,看到哲学系的老师们每周都有一个colloquium,报告的人都事先有论文初稿给大家,每次都所有人到会。妙思泉涌,唇枪舌剑。这是拳拳到肉的理智肉搏。这种纯粹对理智的热爱,让我非常感动。

 

写这样的书和论文,劳神费力。我太太也不时提醒,这些烧脑思考难以带来收入。但思考本身,就是苏格拉底的快乐。是的,思考本身就是快乐。  

 

信仰寻求理解。神学,就是与神角力(wrestling with God),努力寻求他的面,努力寻求他的意志。在这片神奇土地,这样的理智探险(intellectual endeavor),是孤独之旅。我不知道,哪一天大陆会有这样一个共同体,一起来沉思上帝的奥秘,一起在理智的王国角力搏斗。我相信,会有的。我乐意看到有更多的人加入这理智的角力,信的不信的,无任欢迎。我期待着。  

 

以前已有一篇短文名为“心中盼望的缘由”。这个名字很好,就再用一次。要在手机上读完这样的论文,恐怕不仅是过分,还是疯狂了。

 



 

心中盼望的缘由:一个论证

 

提要:

 

此文考察这样一个问题,将“上帝存在”和“上帝不存在”两个命题作为前提,各自往下推演,结果将会如何?此文要论证,从两个不同的前提出发,会有两个结果,两者都表明无神的世界观是无法接受的。

一,知识上而言,有神论将会得到一个融贯的知识体系,而无神的世界观将无法实现自洽。

二,价值观念上,有神论相信一个personal(位格的)上帝,并引出人作为尊贵的上帝形象(Imago Dei)的观念。这种观念,为人的基本权利,如生命、自由、尊严等提供了一个基础。相反,无神的世界观缺乏一个位格的上帝的观念,将无法为生命、自由、尊严等基本价值提供基础,最终将有价值体系的破碎。

所以,无论是知识还是价值的角度,都有理由拒斥无神的世界观。

 

在历史上,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基本上都相信生命不只是原子粒子,死亡也不是结束,而是生命的另一个开始。尽管中西方对神和灵魂的理解有很大差别,这大体都是一种有神的世界观。当然,历史上有一些影响不大的思想,这些就是有些教科书所说的唯物论的萌芽,或者朴素的唯物论。中国古代虽不是唯一神信仰,但肯定不是相信无神。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另一种世界观兴起并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进程。这就是无神的世界观,哲学上称为自然主义或唯物论。从此,思想领域就从一个图景,变成两种图景的竞争。由于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少人把无神的世界观当作是想当然的真理。事实上,无神世界观不管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新事物,历史并不长久。

 

无神世界观的出现,使得有神论者更加深入认识自己的信念。同样,近现代科学与宗教这个学科日益壮大,使得人们对科学与犹太-基督教的关系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在此背景下有了基督教护教学的日渐兴起。人们开始认真思考,有神信念和无神的世界观,到底哪个为真?孰优孰劣?此文讨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将“上帝存在”和“上帝不存在”作为两个前提,各自往下推演,结果将会如何?此文将论证,从两个不同的前提出发,有两个结果,两者都表明无神的世界观是无法接受的。一,知识上而言,有神信念将会得到一个融贯的知识体系,而形而上的自然主义将无法自圆其说,陷入困境。二,价值观念上,有神论相信一个personal(位格的)上帝,并引出人作为尊贵的上帝形象(Imago Dei)的观念。这种观念,为人的基本权利,如生命、自由、尊严等提供了一个基础。相反,无神的世界观缺乏一个位格的上帝的观念,将无法为生命和自由等基本价值给出答案,也无法为人的基本权利提供基础,最终将有价值体系的破碎。所以,无论是知识还是价值的角度,都有理由拒斥无神的世界观。

 

此文分为五节。

第一节概述反神学(atheology)的渊源。

第二节讨论有神信念的知识辩护。

第三节讨论有神信念和无神世界观的价值比较。

第四节将回应一些反驳和质疑。

在最后一节,本文要指出,晚近基督教哲学的复兴,其实是中世纪精神的再现,是一种理智的彻底。

 

I 系统反神学的兴起

 

西方思想的主干,乃是希伯来和希腊两个传统抟合为一的基督教。近两千年历史里,有神信念是西方唯一成系统的世界观。启蒙以来,尽管有对基督教的种种批评,尚没有上升到要把有神信念整个拋弃,更遑论有系统的建构另一种世界观。马克思和进化论的结合,是个关键转折点。后来尼采的批判,佛洛依德的解构,最终有了一种有系统的无神世界观。从此,人们开始有一个有神信念以外的完全另一种的世界观。

 

近年也很多人以atheology一词来指称系统反驳有神信仰并阐述无神世界观的学说。这里所论的反神学(Atheology)、无神论(atheism)和有神论(theism)三个概念,有必要做点澄清。Theism又称为monotheism,所指很明确,就是指犹太-基督教-伊斯兰三大一神信仰。无神论(atheism)则不仅拒斥一神信仰,还否定一切超自然的实在,如独立的精神实体等。所以,无神论又和唯物论连在一起。反神学这个概念可以有不同理解。第一种反神学拒斥传统的犹太-基督教所代表的有神信念。但这种反神学不一定拥抱唯物论。反神学阵营内不少人可能是泛神论,神秘主义,新纪元运动的灵性论,等等。第二种反神学,不仅拒斥一神信仰,还拒斥一切超自然的实体,这种反神学就和无神论相契合。此文把反神学界定为无神世界观的系统阐述。

 

另外,还有一点也需要说明。现在哲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很多学者谈论意识的物理主义(physicalism)或物质主义(materialism),对意识现象有很深入探讨。这些研究很多是科学性质的,没有上升一层来谈论形而上的问题。事实上,物理主义并不一定排斥精神世界。有些持物理主义立场的哲学家,本身就是有神论者,如Peter van InwagenDean ZimmermanKevin Corcoran等人。在他们的理解里,所有的位格,包括上帝和人类,都是一个物质的灵魂(material soul)。传统的基督教哲学,对位格的理解通常是二元论的。在我看来,物质主义的神学,为了说明灵魂不朽的属性,难免会走向另一种二元论,比如,回到如莱布尼茨那样,把灵魂理解为某种特别的单子。

 

反神学的论述,如果仿照阿奎那五路论证,大体也可以分为五种。一为哲学的质疑,如休谟等人的工作。二为圣经批判,试图论证圣经为普通文本而非神的启示,从而瓦解有神信念。三社会文化批判,如罗素等人对教会的批评。四为科学主义的解释,如佛洛伊德和马克思等人的宗教解释。五为逻辑实证主义的立场,要说明神学都是无意义的言说。这可称之为反有神五路论证。这些对有神信念的反驳大体可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社会-历史的批评,圣经的可靠性,教会的错误等,给出证据表明有神信念是错误的。第二是学理上的批评,从唯物论或科学主义等立场,试图证明基督教信念是非理性的、不科学的等,总之是知识上站不住脚的。

 

平心而论,系统反神学是人类理智的一个宏大巨制,具有艰深曲折的思辨,囊括万有的气魄。系统反神学在犹太-基督教的世界观之外,提供了另一种对世界的理解。很多人都看到了作为意识形态的唯物论和无神论,和犹太-基督教有亲缘关系。罗素就曾列出一个表格,说明这种亲缘关系。可以说,系统反神学是参照系统神学,另造一个镜像。

 

按照罗素的对比思路,可以说马克思等人的著作可视为反神学的正典。而系统反神学的建构尚需时日。1938年《联共布党史教程》的出现,是一个标志事件。这部主要框架由斯大林制定的党史教程,不仅是一部党史,也是唯物论世界观的系统阐述。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内容,以及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五阶段的历史图景等,这些后来都成为苏东阵营的官方学说。系统阐述基督教教义的学科,是系统神学(system theology)。对比这个概念,这部联共布党史,可视为第一部系统反神学(system atheology)。后来苏东阵营有了更为系统详尽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教材,成为这些国家从小学到博士的必读标准答案。

 

牛津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等人近年的畅销书,为反神学掀起一个不小的新浪潮。不过,他的The God Delusion出来不久,就有柏亭格(Alvin Plantinga)的一篇书评,轻松幽默、言辞犀利却又严密细致的批驳,揭出一个个致命的推理谬误,让人知道了处理这些严肃问题必须是训练有素的分析哲学家,业余哲学家必须谨慎。后来,生物学家出身的神学家麦格拉斯(Alister McGrath)更写了一本书Dawkins Delusion,系统反驳道金斯的反神学。另一位哲学家评价说,看了这本书,作为一个无神论者令人尴尬。

 

值得留意的是宗教与科学这个学科的兴起。唯物论和进化论结合,在十九世纪末崛起。与此同时,另一个观念出现,即科学与宗教是冲突的。这就是Draper-White thesis(德雷普-怀特论题)。两人通过鸿篇巨制,系统梳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最终建立科学与宗教冲突的论题。哥白尼、伽利略事件成为典型。这个论题后来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西方,这论题成为许多知识人的信条。在苏东阵营,这成为标准教科书的一部分。这结果是,一般的知识界有了一个想当然的观念,即,基督教信念是不科学的,是荒谬的,是非理性的等等,一句话,这是假的。仔细考察,这个科学与宗教冲突的论题主要是历史文化批判,并没有结实的论证可以说明基督教信念是假的。现在已经有历史学的详细考证,说明科学与宗教冲突的论题是没有根据的。而Robert MertonReijer HooykaasPeter Harrison等人的著作给出有力的辩护,说明现代科学本身恰好是基督教世界观的产物。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西方千百年来都是基督教文明,主要的科学的和智力的探索也基本在教会内部,并由修院、神学院和大学提供科学探索的条件。总的来说,科学与宗教冲突的论题是不成立的。

 

反神学的兴起,也激发基督教护教学的新发展。护教学在两千年的历史里,都可以说是内部事务,大家都认同一个上帝的前提下进行。分歧是在对上帝的理解不同。比如,上帝是否三位一体?基督是否神人二性?等等。反神学带来的是全新挑战。这不是有神信念内部的小打小闹,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体系。所以,反神学兴起以前,有神信念没有理性地位的难题,现在则面临从理性殿堂中被驱赶出去的命运。晚近护教学大致有五种不同的进路:古典自然神学,证据论,累积论证,预设护教学和改革宗知识论。这些护教学策略,都是为有神信念的理性地位做辩护。

 

 

II 知识辩护

 

这节要论述,为一种信念体系辩护,不外有三种途径。而有神信念由于预设了一个善的最高位格,可以实现融贯一致,而反神学则无能为力。  

 

两种或多种互竞的理论立场,如果要比较高下,不外有三种情况。首先是真的问题。如果其中一种能够证明自己为真,其他与之不相容的理论都不用考虑了。如果真值无法判断,接下来是证据的问题。证据往往可以转换为概率问题。如果可以确定各个理论的证据的概率,就可以比较,概率高的自然胜出。如果真值和概率都无法比较,那么是否就束手无策了?还有一样可以比较,就是各个理论是否融贯一致。融贯的理论,就比无法自圆其说的理论要有优势。

 

有神无神之争,也分这三个层次。首先,真值问题,双方基本都同意无法解决。这就等于是说,有神无神是两种理论假说。几十年前安瑟伦《宣讲》第三章的本体论证复活,从此越来越多人认为,这个模态版本的本体论证是个有效论证,确实可以建立上帝存在的结论。反神学当然对此不认同。此文权且对此悬隔判断,设定有神或无神都暂且无法得到真值的判断。其次,概率高低的问题,看不出双方能够达成共识。虽然,现在有很强的声音,支持有神论概率上比无神论要可靠的多。有些研究即从概率计算着手,表明生命演化的过程,在几十亿年能够达到目前这种复杂的生命现象,如果没有一个指引,概率上是微乎其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是有一个位格的智慧指引,解释生命现象就顺理成章。不过,这点在此文也暂且悬隔。最后一点,是此文要讨论的,理论的融贯一致。此文说明,在此点上,有神信念要胜过无神论。这里要指出,信念体系的融贯一致,是否应该成为评估一个信念体系的标准?这还是有些异议的。但知识论领域都把融贯一致作为衡量信念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准。神学上,Richard Swinburne即有一著作,Coherence of Theism,从此角度为有神信念辩护。

 

柏亭格的护教,就可以看作是第三种策略,从系统的融贯来着手论证有神信念比反神学要胜出一筹。这个护教的基本思路是,如果有神信念能够实现融贯一致,而反神学无法实现,那么两者之高下就可判断。柏亭格的WCBWarranted Christian Belief)被认为是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基督教哲学-神学最重要的作品。WCB序言明确说,此书既是哲学的,也是护教学的。WCB的框架,要在知识上为有神信念作总的辩护。WCB所要建立的论题:如果基督教信念是真的,那么就可以有保证。这其实是个很谦卑的目标。并没有要论证基督教信念为真的雄心,比如历史上种种上帝存在的证明。这留下的问题是,假如反神学也可以建立自己类似的论题:如果反神学为真,那么它就有保证。这样基督教信念的护教学就是没有说服力的。或者说,两者的高下就无法决出。    

 

那么,反神学可以建立这样的论题吗?如果真,就有保证?柏亭格就构造了一个进化论的反自然主义论证(Evolutionary Argument Against Naturalism,简称EAAN)。这个论证建立的结论是,形而上的自然主义,即无神论的哲学立场,是自我挫败的。这个论证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学者留意到,这里才是有神信念和反神学交锋的真正要害之处。

 

讨论反自然主义论证之前,有必要澄清一下自然主义这个概念。这是个庞大的人云亦云的概念。从文学到哲学,从审美到社会学,都有人提这个概念。这里所讨论的自然主义很明确,就是无神论的哲学表述,即形而上的自然主义(metaphysical naturalism)。这种立场不承认有超自然的精神实体,认为所有精神现象都可以还原为自然科学。这里不涉及其他各种版本的自然主义。针对的就是持有无神论基本内容的理论,不管这些理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反自然主义论证所针对的就是以佛洛伊德和马克思等人为代表的系统反神学。

 

柏亭格的著作使用了很多哲学分析的技术,深入精密。这固然是追随论证(follow the argument)所难以避免的结果,却会令人无法忍受其中的繁琐细致。这个思路其实很简洁,并在C S Lewis那里就曾有阐述。这大致的思路是,按照无神的世界观,哲学上又称为形而上的自然主义,他们自己所相信的,这世界的来龙去脉并没有一个目的或价值的指引,生命的来源是不确定的机制,比如基因突变,适者生存等。如果是这样,那就要对这样而来的结果大为存疑。因为,没有目的和指引的过程和结果,其中信念是不必和真有联系的。比如,假的信念可以让人类和物种(如果其他物种也有信念)生存进化下来。这样,无神论就要陷入自我怀疑的境地。从一个没有保证的过程而来的信念,自己本身是否可靠?

 

这就是柏亭格所言自然主义的自我挫败。它得到的结果是这样的一个命题:如果形而上的自然主义是真的,那么它就要怀疑自己是否是真的。相反,有神论证预设了一个上帝,这个上帝就会保证恰当功能的认知官能,保证一个合适的认知环境,信念就会指向真。就如笛卡尔所言,上帝是信实的,不会欺骗我们。有神论者得到的是这样的一个命题:如果有神信念是真的,那么有神信念自己就会是可靠的,有保证的。这背后决定因素是有神信念所预设的上帝的善的属性。这个善的属性,成为一个机制,使得有神信念能够有保证。而无神论所预设的无目的指引的生存进化,则要陷入自我怀疑。

 

III 价值的比较

 

与有神信念的知识辩护类似,价值上如果要将有神信念与反神学放在一个天平上,就会有向有神信念倾斜的结果。这节要论证,就价值的角度而言,有神信念能为最基本的价值如生命、自由、尊严等提供一个基础,而反神学则无能为力。从这个角度而言,有神信念在价值上能够为自己提供辩护。

 

神学上有道德论证,认为从道德律令可以推出上帝存在。当然,反神学不会承认这个论证。这里不讨论这个论证。和前面的知识辩护类似,价值方面有神信念和反神学也有三个方面可以比较。首先,真值而言不会有决定性的答案。那么就还有两方面的比较。一是对历史和现实的考察,一神信仰之下,是否价值更有保证?这个比较是很难进行的。对于历史和现实,信仰一个上帝的地方,和不信的地方,哪里更好?这见仁见智,不容易判断。无神论者当然喜欢搬出十字军东征、宗教战争等,有神论者也会提前苏俄大清洗,红色高棉的骇人听闻的反人类大屠杀等等。有神论者会坚持,过去一百多年与无神世界观相关的社会运动,也有充分证据说明,这种无神的世界观,具有令人担忧的破坏后果。不管如何,这都是各说其词,难分高下。

 

这里能够比较的是,哪种信念体系能够为生命、自由、尊严等基本价值提供基础?即,在各自预设下,人的尊严等价值如何引出并得到辩护?这里有一个命题:如果一个信念体系不能理论上为人的尊严提供基础,则会有不好的结果,且是理智上不能接受的。这个条件句复合命题,且命名为命题C,应该双方都能接受。接下来就可以考察两种不同的信念体系如何对价值产生影响。   

 

有神信念对人的尊严,最重要的是Imago Dei(上帝的形象)这个观念。根据《创世纪》的叙事,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造人。这里有两点要留意。第一,上帝的形象绝非是鼻子眼睛等。上帝作为一个person(位格),使他成为他的不是外在形象,而是智慧、能力、性情、意志等。根据犹太-基督教的传统,这就是一个不朽的灵魂。正如经文所言,“上帝是个灵”。同样,人是上帝的形象,就是指人如同上帝一样,有智慧、能力、性情和意志等,人也如上帝那样,是个不朽的灵魂。第二,人作为上帝的形象,上帝根据自己形象的的创造,“乃是造男造女”,没有男女差别,没有种族贵贱,都是同样分有上帝形象,都同样尊贵。

 

在此Imago Dei的观念之下,人的尊严等基本价值能自然引出。这和康德的“人是目的”的哲学原则吻合。不同的是,康德自己没有为此原则提供基础。他后来固然提出要预设上帝存在,但这不是为“人是目的”而提出的。为了更好理解有神信念如何引出人的尊严,可以把这思路整理成如下的推理过程:

 

1. 有一个最高的位格上帝,即存在一位至高智慧、至高能力、至高的善的位格。(根据有神信念)

 

2. 这个最高的位格不仅创造世界,并根据自己形象创造人类并委派他们治理这地,他还护理世界进程。(根据有神信念)

 

3. 如果人是上帝的形象并代表上帝治理这地,那么人就有尊贵的地位,冒犯人的尊严即是冒犯上帝。

 

4. 人有尊贵的地位,冒犯人的尊严即是冒犯上帝。(23Modus Ponens

 

5. 所以,如果有一位上帝,人的尊严等基本价值就可以有一个基础。(根据14

 

这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思路,上面粗略整理的步骤是为了更清晰的表述。那么反神学的形而上自然主义,如何能够为人的尊严辩护?这是个艰难之事了。没有Imago Dei的观念,价值上最终会走向某种形式的功用或利益的计算,比如功利主义的原则,最大多数人的的最大幸福等。此外还有其他不同的学说。但不管是何种理论,都缺乏一个绝对的人的尊严。

 

这里无需细述各种伦理学的流派,重点要指出的是,如果没有有神信念所预设的一个最高的善的位格,人的尊严等基本价值就难以有保证。有些伦理学的理论也许会说,这里可以悬搁判断,对有无一个最高的位格存而不论。但这一点事关重大,与知识辩护上的悬搁判断不一样。知识辩护,对有无上帝的问题悬搁判断,不会带来价值的影响。伦理学的理论,悬搁判断则会带来价值的影响。不确认有一个最高的善的位格,就无法对人的尊严有一个保证的基础。不管是悬搁判断,还是判断为没有上帝,都没有这个保证。对比上面的有神信念引出人的尊严的推理过程,这个无神的世界观,在人的尊严这个议题上会陷入困境,其思路也可整理如下:

 

1. 并不存在一个位格的上帝。(根据反神学)

 

2. 人的来源是偶然的没有目的过程,称之为X(根据1)

 

3. 一个没有目的之X,缺少一个最高的善的价值属性。

 

4. 如果没有一个最高的善,那么目的和价值的指向就会是某个Y,这个Y与人的尊严没有必然的联系。

 

5. 这个Y与人的尊严没有必然的联系。(34Modus Ponens

 

6. 所以,如果不存在一个善的最高位格,人的尊严等基本价值就没有保证。(根据1, 5

 

应该说,这也是个比较粗略的思路。这里仅仅是要说明,否认了一个位格的最高存在,会有这样的困境,不管选择何种价值体系,都是如此。

 

这里所述,是说有神信念能够为人的尊严提供一个基础。有人会举证说,有神信念的历史和现实中不乏各种侵犯人的尊严的悲剧。这可以对有神信念构成反驳吗?对此的回答是,先要明了上面的论证是个什么样的结构。回到前面所提到一个双方都接受的条件句命题C:如果一个信念体系在理论上不能确立人的尊严,则会有不好的结果,且是理智上不能接受的。上面的论证,其实是得到了前件:无神世界观的信念体系在理论上不能确立人的尊严。经过肯定前件的规则(modus ponens)就可以得到后件:无神世界观会有不好的结果,且是理智上不能接受的。这个论证结构就如下:

 

1. 如果无神世界观的信念体系在理论上不能确立人的尊严,则会有不好的结果,且是理智上不能接受的(如果PQ)。

 

2. 无神世界观的信念体系在理论上不能确立人的尊严(P)。

 

3. 所以,无神世界观会有不好的结果,且是理智上不能接受的(Q)。(12Modus Ponens

 

从有神信念的历史和现实中不缺乏悲剧,试图反驳有神信念,这又是个什么样的论证结构呢?事实上,它是从双方接受的命题C出发,却要得到另一个命题:如果有神信念能够理论上确立人的尊严,那么有神信念之下的历史和现实就会有好的结果。很不幸,这是个错误的推理,它的形式化如下:

 

1. 如果PQ

 

2. P

 

3. 所以,非Q

 

这是个典型的推理谬误,就是否定前件的谬误(fallacy of denying antecedent)。所以,有神信念之下,有各种悲剧,不能成为一个反驳的理由。

 

尽管如此,人们会对此疑虑重重。如果有神信念对基本价值的辩护仅仅是理论和观念的,现实的悲剧依然我行我素,那么这样的辩护有何必要?理论和观念上能够对基本价值提供辩护,现实中是可能依然难免有悲剧,原因并不复杂,毕竟,人是有限的,人是会犯错误的。反过来,如果一个信念体系在理论和观念上就不能为基本价值辩护,这种信念体系是更令人担忧的。这可以类比于两个人,一个有知识,一个无知。有知者知道一件事是不对的,依然难免有时会犯错,或者经不住诱惑等。而无知者呢?当然就会肆无忌惮无边无际的作坏事了,因为他本来就不知道这是不对的。两相比较,无疑有知者在价值上更为可取。同样,尽管有神信念之下,关乎基本价值的悲剧和错误还是难免,依然可以得到结论,有神信念在价值上比反神学更为可取。

 

 

IV 对质疑的回应

 

此文从知识和价值两个方面,说明有神信念都比无神的世界观要更为可取,因此总体上有神信念是更为合理的选项。这样的论证思路可视为一种累积的证据,因此这个思路也可视为一种累积论证,只是证据的内容和Richard Swinburne等人不同。当然,这里要指出,这并没有证明上帝存在,而是论证有神信念在知识和价值上都是合理的。

 

这种以方式论证有神信念比无神论有优势,是否一种合理的方法?这是个好的辩护吗?这里有些质疑和反驳要讨论。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前提。总体而言,不管是知识的辩护,还是价值的辩护,有神信念能够比无神论胜出一筹,都端在乎有神信念所预设的前提很强大。这个前提就是,上帝是一个具有最高善的位格。他不仅创造世界,还护理整个世界的进程。有了这个前提,有神论者就可以确认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可靠的,因为,如笛卡尔所说,上帝是善的,不会欺骗我们。与之相反,无神的世界观,没有这样一个保证的机制,则要陷入自我怀疑的尴尬。反神学有理由不服输。因为,这输赢的决定因素,并非论证水准的高低,而是前提。问题就是,你拒绝这个前提,别人愿意接受这个前提。这有何可指责?你可以要求别人放弃这个信念吗?这是直接要求对方放弃自己立场了。世上恐怕没有这样的辩论。

 

第二个质疑关于概率。宇宙浩瀚无边,生命是个奇迹。反神学的人说,放在茫无边际的时空中,有一个位格的上帝指引,这种概率很低,低到可以忽略,没有谈论的必要。要承认的只是生命确实如何奇妙的在那里。令人惊讶的不是世界为何如此,而是世界居然就如此。维特根斯坦是对的。

 

这可以作为对有神信念辩护的一种反驳吗?其实,不管有神无神,只要没有证明其真值,概率而言,都可以说很低。此文并没有否认这点。如果退回一步,不谈这个纷争,当然是可以的。这里指出的是,如果你要谈这个有神无神之争,换为概率而言,就会发现无神世界观为真的概率更低,它甚至无法实现自洽。

 

第三个质疑,也许有些反神学阵营的人说,这样的争端没有意义,这又没有证明有上帝,我还是相信科学就够了。也许是的。相信科学,这没有什么不对。相信科学的不仅是无神论者,有神论者也相信科学。这里的问题是,相信科学并不能得到没有上帝的结论。如果只是面对物体,就这个世界而谈这个世界,这就几乎等于是取消哲学和信仰的所有问题。但有神无神之争恰好涉及哲学和信仰问题。

 

这些质疑并不能成为对有神信念的反驳。这里有必要对看看信念之争的整体图景。讨论信念有两个不同的层次。在经验上,大家都相信科学知识。在形而上的层面,大家都选择各自的信念。信原子粒子,信关公妈祖,等等,都是各自选择,都可以彼此宽容,相安无事。具体来说,形而上的信念有几种不同选项。一是不可知论,把形而上问题悬置。世界本质?有没有上帝?这些问题不可知。二是相信无神。三是相信多神,或相信神秘的灵性世界。四是相信唯一神,这就是犹太-基督教和伊斯兰三大一神信仰。这几种不同信念,相互之间有分歧,但并不一定会有冲突。比如不可知论者和多神论者,和其他信念之间比较容易彼此包容。争议主要在无神论和一神信仰之间。

 

但要知道,并不是有神论者要竞争,信仰争端是反神学自己引起的。有神信念是被动回应。启蒙以来对有神信念的批判,持续了几百年。长久以来,反神学对犹太-基督教的批判都喋喋不休,而信徒们都如同被杀羔羊,默默无语。其实,一般信徒也对此不关注。后来终于一批有神论学者出来,认真察看这些批判到底有多结实。现在看的很清楚,如果要在理智上和有神信念相竞争,反神学占不到好处,反而自己很被动。可以说,有神信念可以站稳脚跟,而无神的世界观则处境不妙。

 

虽然如此,要留意到这样的知识辩护是非常有限的。这个辩护无法证明有神信念的真值,也没有在经验上给出决定性的证据。这个辩护仅仅是就信念体系的融贯一致而言。可以说,在此议题上,有神信念并无多少可骄傲之处。当然也无需自卑,更无需如启蒙以来的很多知识人那样退缩,无需对反神学宣称的科学和客观心怀畏惧。

 

V 结语

 

不管是知识辩护还是价值比较,这背后都有个重要概念,可能世界。这论证指出的是,知识上,反神学无法避免一种可能世界,在其中反神学信念自己是难免不可靠的。而价值上,反神学则也有一种可能世界,在其中连最基本的价值如生命、尊严、自由等,都无法得到保证。而这种引入可能世界的讨论,不少学者是不以为然的。这就是过去几十年哲学界对于模态形而上学的争论。

 

模态形而上学,经由Saul KripkeDavid Lewis和柏亭格等人的努力,过去几十年有很大进展。出人意外的是,模态形而上学促成的是众多神学主题的复活,典型的就是安瑟伦的本体论证,以及恶的问题,神的前知(divine foreknowledge)等。有意思的是,模态形而上学的重要人物David Lewis,他的导师就是奎因,而奎因是反对谈论可能世界的。以奎因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可能世界不过是遥远的想象之物。不过,奎因等人拒斥可能世界的立场,更多是理智的偏好,并没有充分论证。

 

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引入可能世界的思考方式可视为一种思想的彻底(radicalness)。罗素评价说,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有种赤裸裸的逻辑纯洁(naked logical purity)。这种逻辑纯洁,可以理解为一种苏格拉底式的理智的彻底:追随论证,不问结果(Follow the argument wherever it leads)。这种中世纪的理智的彻底,有时关注的问题,难免在一般学界看来是玄虚不着边际。近现代的哲学-神学讨论,鲜有这种赤裸裸的逻辑纯洁了。晚近几十年基督教哲学的复兴,在我看来,就是中世纪哲学精神的复活。中世纪对精神世界极为关注,甚至否定贬低此岸世界。中世纪精神就是对纯理智的关注。逻辑和思辨,甚至到达天使与魔鬼的领域。启蒙以来的人们想当然就嘲笑这是没有意义的问题。但恐怕并没有什么好的论证说明这些问题不妥当。如果这并非伪问题,而是哲学上实实在在的问题,那么就有理智探索的必要。毋宁说,中世纪精神有一种对纯理智世界的沉迷。世事无常,历史常常给人们带来反讽。启蒙知识人应该没有想到,他们所热衷的反神学,最终却促成了护教学的复兴,并使中世纪精神重新复活。

 

雅各这个人物,在《创世纪》的叙事中非常特别,特别之处是他与神摔跤,直到天明。笛卡尔说,我是一个思想着的东西(I am a thinking thing)。行尸走肉仅仅就是行尸走肉。使人成为人的是思想。所以,哲学是人的尊严。思考上帝,也许是人无法回避的命运,因为这思考本身就是人的尊严。神学是与神角力(wrestling with God)。反神学也是与神角力,与他们认为不存在的神角力。这理智的角力,也许永无休止。从这点来说,反神学的宏大构造,不能不使人向之致敬,因为,虽然反神学力图证明自己不过就是原子粒子,这宏大的理智探索却证明,他们确实不只是一块肉。

 

彼得书信说,“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当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1 Peter 3:15)。历代基督徒,都把这经文作为护教学的格言。把这心中盼望的缘由(reason for the hope within)讲清楚,就是护教学。然而,造物主不是被造物所能证明或者证伪的。他只是向那些敞开的心灵走来。也许,上帝自己并不需要护教学。

 

 

作者简介:

 

柏斯丁,本名禤庆文,出生成长于粤北南岭山上。中山大学哲学学士和哲学博士。现任教于东南大学,主讲逻辑、知识论和中西比较哲学等课程。出版《追随论证》和论文“自然主义的下降之路”等。


追随论证 伯斯丁  的PDF版,有需要的可直接分享。


上一篇:关于护教的方法

下一篇:起底孙海英之一:一个以反共反华为己任的基督徒

发表评论:

评论记录:

未查询到任何数据!